
HSE观察问题处理与分析
HSE观察也是最通用的行为取样方法,对HSE观察上报问题如果没有闭合整改,就会影响人员继续观察、上报的积极性;而问题如果没有从根源上进行整改,就不可能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所以中国石化HSE观察除了强调对作业过程的系统观察和有效沟通外,还强调问题的原因分析、统计分析与改进。
每个间题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分类和管理原因分析。目前按照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分类方法进行直接原因分类、管理原因分析,对上报的每张HSE观察卡,管理、技术人员认真分析,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不安全行为/状态与间接原因、管理体系要素对照分析,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所示颜色与间接原因、管理要素存在对应关系。
HSE观察统计分析的数据或数据特性包括: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类型统计;按管理原因类别统计;按问题处理率统计;不安全行为率按部门/单位自报和他报HSE观察卡数公统计。
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成分。如应用趋势图表现不安全行为率,应用圆饼图表现管理缺陷等。
排列图也叫主次因素图或帕累托图,是用来从诸多因素中寻找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理念通过排列图来表述。直观的将主要因素显示给人们以引起重视。
中国石化选择下属某炼化企业一个月的HSE观察数据,计算不安全行为累计百分比后,得出不安全行为排列图。
按累计百分比80%处作水平线,其下累计百分点所覆盖的项目即为关键的少数,上例中“使用不安全设备”“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冒险进人危险场所”“机器运转时作业”是该企业当前不安全行为改进的主攻方向。
找出关键的不安全行为,就要重点分析这些不安全行为潜在的原因。一般间接原因按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主要从6方面进行分析: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充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但如果某些不安全行为并不是以上原因引起,而仅仅是员工态度问题,
应如何整改?
国际通用的行为矫正理论——ABC理论可用于员工的行为分析。行为矫正的核心要素是行为的ABC模型,即为前因(A)、行为(B)和后果(C), ABC模型明确说明,行为由一系列前因(先于行为之前,且与之构成因果关系)触发,伴随着增加或减少该行为重复可能性的后果(个休行为的结果)。前因是必要的,但不是行为发生的充分条件,后果解释的是人们为何继续采取某种行为。
如中国石化一炼化企业给员工配备了耳塞,噪声区悬挂“戴耳塞”的安全标识,但是很少有人佩戴。应用ABC理论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和改进方法。
通过分析,要促进员工佩戴耳塞,应针对前因和后果采取措施。如选用合适的耳罩或耳塞,将其与安全帽连接,使工人不再忘记带,对高噪声岗位配备带耳塞的对讲机,安排听力下降的员工亲身说教培训,加强日常检查和考核。
效果分析
推行HSE观察一方而创造了全员关注安全、平等沟通、相互提醒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对观察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及时整改,减少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降低了事故率。实践证明,在中国石化推行HSE观察,已成为行为安全管理的有效工具,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