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章正文
探索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监管路径(二)

        开发区管理“瓶颈”

安全基础薄弱
        目前嘉兴开发区14家危化生产储存企业,均为民营中小企业和转制企业,因此,大多数企业法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主体责任缺失或淡化。从近10次的日常巡视检查来看,法人代表到企业内办公时间不足30%,有的生产企业法人只发现1次在企业内办公。这些中小危化企业大多数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深入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无证上岗、冒险蛮干问题突出,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如在南湖助剂厂的检查中发现,在整个厂区都有防静电的要求下,危化生产车间现场投料、成品罐装区,员工却把手机放在成品桶上,现场管理比较混乱。

存在严重隐患
        随着嘉兴开发区不断向纵深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原来地处城市中心边缘的中小危化生产储存企业现已被大量的居民住宅、办公大楼、商业中心和政府单位等建筑重重包围,结合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易扩散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周边区域带来巨大的伤害。如康龙医用气体公司位于城市主干道城南路边,而且附近有一加油站;华雄气体公司南侧围墙就是居民住宅区;等等,这些中小危化生产储存企业的存在本身已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隐患。

企业员工不稳定
        在14家危化生产储存企业中,已明确列入搬迁的企业有9家。面对即将搬迁或停业,本该为加强安全生产投入的资金和设备,企业法人也因即将搬迁或停业而不再投入;企业生产车间的操作工、安全员等也因即将搬迁或停业,思想情绪不稳定,有部分企业内部员工已经离开企业。如南湖助剂厂被城南街道列为拆迁对象后,企业法人长期不在厂内,主要精力也不在企业,于是聘请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职业经理来管理厂内的危化生产,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安全员另谋出路离开该广,生产车间岗位操作工更换频繁,现场管理混乱。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这些中小危化企业大多数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当初都是从家庭作坊、小工场发展起来,生产条件、工艺简陋,安全设施老化失修。有的甚至生产工艺本身存在隐患,但因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投入安全设施不多,安全设施保障滞后;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如南湖油脂厂,厂区内设备、管道生锈严重却仍在继续生产,操作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程度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