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章正文
探索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监管路径(一)

        当前,从浙江省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安全监管现状来看,难点在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浙江省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嘉兴开发区)目前有14家危化生产储存企业为中小民营和转制企业,而且大多涉及搬迁。因此,在转型升级时,嘉兴开发区需要积极深索并研究做好全区危化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过渡。
        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现状的分析,结合嘉兴开发区现有危化生产储存企业的特点,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和思考研究,提出了提高全区中小危化生产储存企业的监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据统计,2006-2008年,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较大以上事故52起,死亡272人,分别占3年危险化学品事故总数(347起,595人)的15.0%和45.7%。危险化学品较大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拍势呈逐年递减,2006年132人,2007年77人,2008年63人。从发生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企业类型分布看,私营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化工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占较大事故死亡人数的近70%。
        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外商合资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大、产值高,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较高,较大以上事故得到遏制。因此,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安全监管难点在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嘉兴开发区有14家危化生产储存企业为中小民营和转制企业,大多涉及搬迁。目前要以开发
区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为指导,积极探索并研究做好全区危化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形式平稳过渡。
        从现实的安全生产监管角度来看,大型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本身自我管理体系完备,技术、人员要求都较高,安全监管有着完善的程序和要求,但中小危化生产储存企业普遍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监管要求与大型危化企业相比更高。加强中小危化生产储存企业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探索,对于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区安全监管现状
        嘉兴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全区规划控制面积701k㎡。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完成财政一般性收入20亿元。2010年3月,嘉兴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7月开发区安监局定编定岗单独设立,按实运作。目前汽车零部件、化纤纺织、电子信息、精密饥械和食品加工等6大制造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方兴未艾,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当前,嘉兴开发区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的工作主题,以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动力,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新产业集群,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嘉兴开发区、商务区向产业集聚型、质量效益型、城市新区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升级转型,全面提升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嘉兴开发区现有危化生产储存企业14家,均为中小民营和转制企业,其中生产企业6家,储存企业8家,分别所属3个街道,其中城南街道4家,嘉北街道3家,塘汇街道7家,区内重大危险源3个,塘汇街道有危化生产企业涉及危化工艺磺化反应。